作者:佚名 来源于:家长学院
教案示例:
大自然的语言
教学目标:
1、学会8个生字,掌握“语言、以为、说话、发现、已经、古老、化石、告诉、学习、人们、永远”等词语。认识“察、逗、间、如、粗、意”6个字。
2、理解课文内容,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。
3、通过学习,培养学生观察能力、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。
4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。
5、通过学习,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。
6、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,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。
重点:
学习生字新词,理解课文。
难点:
理解“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,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”的意思。
教学步骤:
第一课时
一、引入课题。
我们人类用语言说话,可你知道吗?大自然也有语言。
板书课题:大自然的语言。
二、初读课文。
听课文录音。
注意:要指导学生读准声母是平舌音的“仔、诉、粗”,读准韵母是后鼻音的“永”。
1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画出生字。
2、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。
3、检查自读情况。
(1)出示卡片,认读生字词。
(2)朗读课文。
三、学习课文。
1、学习第二、三、四小节。
(1)自由读,想想通过读,你知道了什么?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?
(2)小组合作学习。
(3)汇报交流。
①说说通过读,你知道了什么?
(在学生汇报的同时,可让学生观察小蝌蚪、大鱼鳞等的图片帮助理解。)
②学生质疑,师生共同解疑。
a、为什么说蝌蚪在水中游,就知道春天来了?(青蛙春天排卵,小蝌蚪一般出现在春天的河塘里。)
b、什么是“三叮虫”?为什么找到“三叶虫”化石的地方,可以推断那里曾是汪洋一片?
(出示“三叶虫”化石的图片,介绍三叶虫: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古生物,两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。
“三叶虫”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古生物,如今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的化石,可以推断出喜马拉雅山巅曾是汪洋大海。)
(4)这三节写了大自然中谁的语言?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?
(“大自然的语言”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,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,或者使人想到事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变化等。)
(5)练习朗读。
2、学习第一、五节。
(1)大自然的语言你还了解哪些?你是怎么知道的?
(2)齐读第一、五小节。
(3)议答:如何理解“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,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。”
(4)小结: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,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,认真动脑,你就会了解大自然,热爱大自然。
四、朗读指导。
读句子时,要注意读出句子的节奏和语气。同时应做到边读边想象,如读到“你看那水里的蝌蚪,多么像游动的‘逗点’”,就要想象出蝌蚪的样子,蝌蚪在水中游动的情景。
本课是诗歌,要注意读出韵味来。每一节的二、四两行末尾都押“an”韵。韵脚要读清楚,有的可以拉长一点声音,如第二节中的“逗点”的“点”,“人间”的“间”都可以比别的字读得长些。
第二课时
一、检查复习。
出示卡片,认读生词。
语言、以为、说话、发现、已经、古老、化石、告诉、学习、人们、永远
二、分析字形,指导书写。
1、读方格中的生字,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?是怎么记的?
在字形上,要让学生注意到“诉”共七笔,最后一笔是“点”;“永”字第二笔是“ ”,不是“亅”;“告”字可用谜语“一口咬掉牛尾巴”记忆字形。
2、小组交流。
3、重点指导。
就:左右结构,右面没有“撇”。
告:上边的“牛”字竖不出头,口诀“一口咬掉牛尾巴。”
诉:左右结构,右面“斤”上加一点。
4、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。
本课有五个生字是左右结构的字。“化、语、诉、现”左窄右宽,“就”字的左右两部分大致相等。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,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,这样,就容易看到自己写字上的进步,提高写字的兴趣。
三、做找朋友的游戏。
布置作业:
1、读拼音写词语。
2、把下面搭配恰当的词连起来。
大自然的化石
游动的 蝌蚪
古老的 语言
3、看图,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。
上一篇: 八年级语文《背影》教学反思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